学院新闻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法与外语学院邀请复旦大学马忠法教授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09-22阅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9月9日,太原理工大学文法与外语学院邀请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忠法教授以《国际法的本质、时代价值与未来》为题作专题讲座(线上)。学院师生180余人参加讲座,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振宇主持讲座。

讲座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主体法、客体法、交往法、争端解决等)、国际法的性质以及国际法的含义,分析了202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讲座第二部分为国际法的本质。指出国际法是各国之间意志妥协的产物,阐释了国际法的双重合法性。讲座第三部分为国际法的价值。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法的时代价值,包括推动建立以“人和自然相和谐为根本”的国际社会;在数字洪流、气候临界点、疫情常态化、AI武器化的多重危机中,提供可预期、可追责、可修复的全球公共理性等。讲座第四部分为国际法未来的四重张力与四个走向。指出国际法的未来是“多极权力-多元规范-多层司法-多重执行”四重奏下的可控碎片化秩序。最后,分析了我国在国际法制度中从规则追随(接收)者到规则(议程)参与(共创)者,再到规则设计(引领)者,分析了“天人合一”“天下观”等影响当代国际法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张未来需要各国超越“本国利益优先”的短视思维,以更开放的态度参与规则协商,同时也需要发展中国家提升话语权,推动国际法从西方主导转向全球共治。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在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技术规则制定权方面,是否存在国际法的本质正在从合作法向竞争法或大国博弈的工具演变”“在太空资源开发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是否存在各国利益的不均衡,以及规则向大国倾斜的现象”“如何保障世界各国遵守国际法规则”的问题进行提问,马忠法教授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在总结环节,张振宇表示,马忠法教授具有多年的涉外法治教学和实务经验,讲座内容具有很高的理论深度。整场讲座彰显出“国际法从主权博弈工具转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约化载体,我国努力通过发展权优先、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重塑国际法合法性基础”的中心思想。通过学习,让大家对于国际法的本质、时代价值与未来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清晰。

初审:张振宇

复审:王鹏飞

终审:杨建华